科學規范操作北京核酸提取儀才能顯著降低誤差率和污染風險
更新時間:2025-06-23 點擊次數:141次
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,核酸的質量直接影響下游應用如PCR、測序和基因編輯的成敗。而核酸提取儀作為實現高效、穩定核酸提取的關鍵設備,其正確使用對于科研人員來說至關重要。掌握
核酸提取儀科學規范的操作流程,不僅能提高實驗效率,還能顯著降低誤差率和污染風險。

1、在使用本儀器之前,務必做好充分準備。確認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,電源連接穩定,磁頭清潔無殘留。同時,根據樣本類型(如血液、組織、唾液或環境樣本)選擇匹配的試劑盒與提取程序。不同樣本所需的裂解條件和純化方式差異較大,選擇不當將影響核酸得率與完整性。
2、樣本前處理很重要。對于固體樣本如組織塊,應先進行勻漿或蛋白酶K消化,以確保細胞裂解;液體樣本則需離心去除雜質。上樣體積應嚴格遵循試劑盒說明書,過量可能導致裂解不全,太少則影響提取效率。此外,所有耗材(如深孔板、吸頭)應為無核酸酶級別,避免外源性RNA酶或DNA酶污染。
3、操作過程中,嚴格按照界面提示完成每一步設置。包括樣本編號輸入、程序選擇、溫育時間設定等。特別是震蕩混勻步驟,要確保裂解液與樣本充分結合;磁珠吸附階段,則需關注磁頭是否吸附,防止核酸丟失。提取完成后,應及時轉移核酸溶液至專用儲存管,并在-20℃或-80℃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
4、日常維護同樣重要。每次使用后應擦拭內部,定期檢查磁珠回收效率及移液精度,必要時進行校準。保持實驗室環境潔凈,配備生物安全柜與核酸清除劑,可有效防止交叉污染。